document.write('
')
時間: 2021年10月27日 16:04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60次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爭先恐后、變本加厲侵略中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腐朽的清王朝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置國家和民族利益而不顧,“量國家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大量出賣國家權益,對內則勾結帝國主義殘酷鎮壓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為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民心,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為后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下面本文試就所收集掌握的史料對岳陽革命黨人參與辛亥革命的情況以及辛亥革命期間的岳陽時局等情況作一概述,作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獻禮。
一、岳陽志士積極投身辛亥革命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岳陽境內各縣一批有志青年因痛感清廷腐敗,國運危艱,在國內外、省內外、境內外參加“自立會”、“興中會”、“共進會”、“同盟會”等各種反清組織,積極投入孫中山領導的反帝反封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他們加入革命團體,宣揚民主共和觀念,喚醒民眾,傳播革命思想,發展革命力量,進行武裝起義,領導岳陽光復,捍衛共和大業等,活躍在全國各地,開展一系列的革命斗爭,為辛亥革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組建中國“同盟會”后,一些赴日留學的愛國進步青年紛紛加入“同盟會”,其中有20多名岳陽籍留學生,包括岳陽縣籍的(時稱巴陵縣)彭承念、李�、任震、彭一湖;汨羅籍的(時屬湘陰縣)仇亮、江海宗、王存度、任紹霖、彭兆璜、任凱南、胡國梁;湘陰籍的劉毅、陳嘉會、陳嘉�、劉況、瞿宗鐸、陳嘉勛;平江籍的李六如、李午云、李積芳、凌容眾與李樵松夫婦、唐炳初、余翕耽;華容籍的潘鼎新、劉德昭等。還有在全國各地加入同盟會的一批岳陽籍會員,如:周四維、周鰲山、李紹廣、童杰(岳陽縣籍),仇鰲、戴雪岑、何繩床(汨羅籍),萬黃裳、張祖漢(湘陰籍),李午云、歐陽煌(平江籍),黃榮(華容籍),王天鵬、梅子雨、黎文柏(臨湘籍)等。這些在日本或國內加入同盟會的岳陽籍會員堅定追隨孫中山、黃興等人從事革命活動,成為了辛亥革命的先鋒和骨干力量,有的成為民國政府及以后國民政府的重要軍政官員,有的成為著名的教育家、實業家,在辛亥革命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影響。較早從事反清革命斗爭的有湘陰籍的林圭,曾被譚嗣同譽為“造世之雄”,于1899年在上海成立“自立會”,并聯絡各省會黨,召集百萬會黨成員,成立“自立軍”,準備同時舉行反清起義,后因經費無著,事情泄露,被清軍殺害。清末民初,涌現了一批岳陽籍的舉義新軍和國民革命軍將領,例如:任鶴年、鐘駿德、陳嘉�、易堂齡(陸軍中將)、徐瀛洲(陸軍中將)、黃巒鳴(陸軍中將)、李六如(陸家少將)、張祖漢、方震歐(陸軍少將)、黃駕白(陸軍少將)、甘興典等,其中李六如于1921年秋,經毛澤東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從一個舊民主主義革命者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者,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黨組書記;曾從事革命輿論宣傳,興辦報刊雜志,大力鼓吹民主革命的有:周四維(《新中國》雜志、《上海中華新報》編輯等),彭一湖(上?!冻繄蟆肪庉?,周鰲山(長沙《國民日報》主筆),任凱南(漢口《民國日報》主編),李洞庭(《岳陽日報》主編)等;曾回到岳陽領導岳陽的革命斗爭的有李琦、潘鼎新、黃榮、李紹廣等。他們在地方大力倡導民主革命,聯絡地方進步志士,吸收他們加入同盟會,擴充革命力量,進行革命活動。岳陽境內革命組織不斷得到發展,革命力量日益壯大,革命風氣逐步傳遍城鄉,為后來的岳陽(時稱岳州)光復奠定了思想基礎,儲備了斗爭力量。
二、發動反清起義,武裝推翻清王朝地方政府的統治
早在武昌起義前,岳陽革命黨人就積極在境內秘密開展革命活動,醞釀反清武裝起義,積極響應全國同盟會的革命活動。1908至1909年,同盟會員、華容縣沱江書院學生焦逸仙和華容縣師范學生黃英華在岳陽縣和華容縣邊界墨山鋪、賈家涼亭、許家牌一帶組織數百群眾策劃起義,老同盟會員周四維派會員李�前往指揮,雖然后來這次起義被清軍鎮壓,焦逸仙被俘,英勇就義,但它震撼了整個岳陽,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革命熱情,使岳陽的地方官吏聞風喪膽。此后不久,李�、黃英華到長沙共進社總部與焦達峰密商起義大事,決定由李琦負責領導洞庭湖一帶的反清革命活動。1910年,李�赴漢口繼續策劃起義活動,華容籍同盟會員黃榮等人則在岳陽駐軍以及退伍軍人中發展革命力量,醞釀起義,為后來的岳陽順利光復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