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年03月08日 10:41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77次
今年兩會期間,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及各行業的持續穩定復蘇,依然是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作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產業,保持航空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對于保障空中大動脈的暢通,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航空運輸業受到了嚴重沖擊。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及時出臺支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航空運輸企業的經營壓力。全國政協常委王昌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疫情遠未結束,今年航空運輸企業的生產經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亟需啟動新一輪紓困政策,幫助航空運輸業渡過難關,加快恢復振興。
王昌順建議,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強化金融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疫情精準防控,有序恢復航空運輸市場。
民航業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作出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民航全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按照民航局的統一部署,聞令而動、逆行出征,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全力抗疫情、保穩定、促發展,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蓖醪槼浞挚隙嗣窈皆谝咔榉揽睾蛷凸彤a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貢獻。
首先,民航在疫情防控中推出的各項措施有力有效。據了解,全行業認真落實客票免費退改政策,共辦理免費退票1900多萬張。航空公司積極做好降低客流密度工作,2021年2月至5月,旅客運輸量下降69.3%(同比減少1.5億人次)。動態調整國際航空運輸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遏制了境外新冠肺炎疫情的輸入性風險。
其次,民航力?!翱罩猩€”暢通。據了解,全行業承擔了全部援鄂醫護人員中79.7%的赴鄂以及92.7%的撤離返程運輸任務,累計接運醫護人員7.3萬余名,運送防控物資近30萬噸;全國141家通用航空企業使用1002架航空器執行了378次疫情防控任務,累計飛行2362小時、7189架次。及時運送中國醫療隊馳援海外,接滯留海外同胞回國。
再其次,民航當好復產復工的“先行官”。各航空公司在定期航班基礎上,積極通過“點對點”包機等方式,安排大量復工復產航班,做好重點群體返崗運輸保障,發揮了特殊時期不可替代的重大運輸保障作用。
政策支持我國民航業持續健康發展
新冠疫情對航空運輸業的影響程度之深、持續時間之長前所未有。面對沖擊,除了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擔起責任之外,民航業本身也亟需支持。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決策部署,國家有關部委及各級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支持政策。
據了解,民航局及時出臺了“16+8”等一攬子扶持政策,包括免征航空公司民航發展基金,降低機場、空管和航油等服務保障環節收費等措施,給航空公司年減負約100億元,并為航空公司爭取銀行流動資金優惠貸款1100億元。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幫扶政策,減免社保、房租,返還失業保險等。據不完全統計,航空公司年減負近100億元。航企深刻體會到,“企業有困難,背后有依靠,心中有希望”。
與此同時,航空公司全力增收節支、降本增效,積極自救、自立自強。一是著力把握好市場趨勢走向,及時調整航班運力;二是豐富營銷手段,推出個性化、差異化的航空服務產品,創新機票銷售方式,努力搶抓貨運市場機遇,新增新開“客改貨”航班,國際市場加強客貨聯動;三是取得銀行信貸支持,增大現金儲備,彌補資金缺口;四是除安全、防疫、旅客服務項目外,大幅縮減各項成本費用開支,航企總體減薪約30%;五是遞延大額支出,調整自購飛機交付時間,推遲租賃飛機交付時間;六是通過發行公司債、中期票據、超短期融資債券等,在嚴控財務風險的同時努力緩解資金緊張局面。
快速復蘇仍需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面對疫情,政府管理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恢復運輸生產,各航企積極復工復產,中國已成為全球恢復最快、運行最好的航空市場。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從2021年2月下旬起,我國航空運輸開始逐步恢復。當年9月,民航國內旅客運輸量恢復到上年同期的98%。2021年全年安全飛行876.2萬小時,連續10年確保了飛行安全;完成運輸總周轉量798.5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4.2 億人次、貨物運輸量676.6萬噸,分別相當于2021年的61.7%、63.3%、89.8%。2021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超過美國5000萬人次,首次位居全球第一。廣州白云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美國亞特蘭大機場,首次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