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時間: 2021年08月12日 08:18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11次
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
“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蘇政辦發〔2021〕37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8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江蘇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
物流業聯結生產、流通和消費,高度集成和深度融合運輸、倉儲、配送、信息、金融等服務功能,是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在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升國民經濟循環效能中發揮著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笆奈濉笔墙K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的關鍵階段,也是江蘇物流強省建設的重要機遇期。面對新發展階段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率先探索積極融入和主動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江蘇路徑,應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物流業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實現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根據《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
物流規模效率全國領先。2021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32.8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11%左右,“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7.4%;實現物流業增加值6145.12億元,占全省GDP比重達6%。2021年全省公鐵水空完成貨運量27.5億噸,“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6.7%;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9.7億噸,居全國第一位。物流效率持續提升,2021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3.8%,較“十二五”末下降了1個百分點,低于全國0.9個百分點。
物流供需結構加快調整。內需驅動的民生物流提速發展?!笆濉逼陂g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年均增速51.7%,比社會物流總額增速高44.3個百分點。2021年全省快遞業務量達69.8億件,“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25%。運輸結構調整成效顯現。2021年,全省水路貨運周轉量占比達到62%,居全國前列。江蘇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等4個項目成功創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南京、蘇州、常州、無錫、海安等相繼開通海鐵聯運班列,無接觸配送、統倉共配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崛起,倉儲結構持續加快優化,高標準倉儲設施比例明顯上升。
平臺主體建設成效顯著。樞紐建設取得新突破,成功創建南京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蘇州(太倉)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蘇州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6個城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連云港海港、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淮安空港互為支撐的現代物流“金三角”建設加快。持續推進示范物流園區創建工作,省級示范物流園區達60家,其中,6家入選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大型骨干物流企業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全省4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達274家,居全國第一位。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物流主體在保障全國防控救援物資運輸、生產生活物資流通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智慧綠色態勢加速形成。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加快應用。智慧物流園區、智慧港口、數字倉庫、大數據中心等一批物流新基建投入使用。傳統物流業務向線上線下融合轉變,物流全程數字化、在線化和可視化漸成趨勢。平臺經濟創新發展,2021年全省網絡貨運平臺達83家,整合車輛59.8萬輛,運輸貨物達1.7億噸,交易額達202億元,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綠色物流取得新進展,全省5個城市入選國家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居全國第一位;托盤循環共用、掛車交換共享、倉庫太陽能屋頂日益普及,快遞企業探索使用可回收包裝和可循環材料,電子面單普及率達99%以上。
國際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國際航運、航空能力逐步提升,全省開辟集裝箱近遠洋航線72條,國際及地區通航城市達52個?!笆濉币詠?,“江蘇號”中歐班列開通25條線路,累計開行5254列?!斑B新亞”“蘇滿歐”“寧新亞”成為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班列品牌線路。國際物流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擁有10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個綜合保稅區,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南京中國郵政國際貨郵綜合核心口岸、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標志性工程取得積極進展,東西雙向開放大通道正遞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