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時間: 2021年10月24日 16:13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77次
確定“兩核多支點”空間結構 全面升級口岸監管服務
《桂林市口岸發展專項規劃》出爐
近日,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桂林市口岸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已經印發,《規劃》確定了今后五年桂林口岸發展上的重點任務和目標。
作為廣西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設置桂林口岸,桂林航空口岸于1981年5月3日正式對外開放,屬于國家一類航空口岸。至目前,桂林已構筑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四通八達的復合式、立體化便捷的交通網絡,桂林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凸顯,桂林口岸發展也迎來重要機遇。
1
“兩核多支點”的空間結構
外經貿水平的發展,也代表著桂林開放合作水平的提高,在此條件下,口岸業務量的持續增長相繼暴露出桂林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通關環境有待改善的制約因素。
為桂林口岸的發展描繪新的藍圖勢在必行。
“總體的空間布局就是通過充分利用現有的交通設施等資源,統籌公鐵空交通網絡,對桂林各類口岸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強化口岸平臺協作,形成‘兩核多支點’的口岸空間結構。”桂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桂林航空口岸、桂林保稅物流中心正是兩個發展核心。通過培育、新增20條左右服務主要客源地的國際國內航線,并向國家申請開放第五航權,爭取開通東盟國家重要城市經桂林到韓國、日本的國際航線和開通澳洲經桂林至歐美的國際航線,而桂林保稅物流中心(B型)將打造成為桂林加工貿易行業、物流行業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點,為桂林企業在保稅緩稅、減少通關成本上提供基礎條件。
“多支點就是包括完善提升現有桂林萬禾公用型保稅倉庫、桂林溢達自用型保稅倉庫等多個差異化發展的保稅倉,實現與桂林保稅物流中心的互動發展。”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2
設智慧口岸推服務升級
桂林是對外開放較早的國際著名旅游城市,但目前口岸體系整體建設相對滯后,配套功能也尚不完善。薄弱的技術設施導致了口岸綜合經濟開發、服務功能不足,也影響了通關便利化體制的健全。
《規劃》指出,到2022年,口岸出口總額從2021年的10億美元升級到15億美元,直接進出境旅客從2021年的233萬人次升級到400萬人次。
要提高通關服務水平和速度,就需要從配套設施、通關體系等手段上下功夫。目前,以“互聯網+電子口岸”的模式正在建設中,其中,智慧口岸的公共服務平臺成為了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內容。
另外,《規劃》指出,新浪,在“十三五”期間,桂林還將積極爭取海外直郵試點,通過境外集貨、境內保稅和享受國家免稅政策等方式,為來桂林的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價格優惠、質量可靠、安全快捷的海外購物體驗。
3
優化物流為“大通關”提供依托
在口岸發展中,先進的物流服務往往成為了進出口貿易和轉口貿易的支撐,優化物流資源也成為桂林發展口岸、實現大通關的依托。
除了對現有物流企業的壯大發展,《規劃》還提出要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規模較大的口岸物流企業集團,形成2到3個服務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品牌。
已經在規劃中的桂林空港物流園正是按照保稅物流中心(B)規劃建設,綜合考慮交通樞紐、產業布局、商貿流通、市場需求等因素,在鄰近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的旅游動線上規劃建設??崭畚锪鲌@將主要包含國際旅游商品貿易、轉口貿易、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保稅加工業、旅游業、物流要素產業等業態。此外,新建的桂林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貴廣高速鐵路桂林西站物流建設項目和申通快遞物流基地等,也將陸續提升臨桂、靈川等地的物流體系,建設具有倉儲、加工、交易等功能的現代物流基地。
而為了應對桂林不臨江河不靠海的地理劣勢,規劃中的蘇橋無水港作為重點項目,將劃分為管理服務中心、信息交易中心、運輸區、國際快遞區、冷鏈倉儲區、配送中心、配套服務區,同時配套建設水、電、道路等服務設施。
“無水港是沿海港口在內陸經濟中心城市的支線港口和現代物流的操作平臺,為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國際港口服務。”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逐步在重點物流企業和重點物流園區開展標準化運用試點,提升桂林市口岸物流業現代化水平。”
4
推動岸產城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