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時間: 2021年10月27日 15:35 | 作者:單號無憂 | 來源: 單號無憂物流網| 閱讀: 157次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主要內容如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發展背景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發展基礎
第三節 機遇挑戰
第四節 重大意義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主要原則
第三節 戰略定位
第四節 發展目標
第五節 戰略布局
第三章 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
第一節 筑牢“中華水塔”
第二節 保護重要水源補給地
第三節 加強重點區域荒漠化治理
第四節 降低人為活動過度影響
第四章 加強中游水土保持
第一節 大力實施林草保護
第二節 增強水土保持能力
第三節 發展高效旱作農業
第五章 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
第一節 保護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
第二節 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
第三節 推進灘區生態綜合整治
第六章 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第一節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
第二節 科學配置全流域水資源
第三節 加大農業和工業節水力度
第四節 加快形成節水型生活方式
第七章 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
第一節 科學調控水沙關系
第二節 有效提升防洪能力
第三節 強化災害應對體系和能力建設
第八章 強化環境污染系統治理
第一節 強化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
第二節 加大工業污染協同治理力度
第三節 統籌推進城鄉生活污染治理
第四節 開展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第九章 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
第一節 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第二節 進一步做優做強農牧業
第三節 建設全國重要能源基地
第四節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
第十章 構建區域城鄉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沿黃城市群
第二節 因地制宜推進縣城發展
第三節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第十一章 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第一節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節 構建便捷智能綠色安全綜合交通網絡
第三節 強化跨區域大通道建設
第十二章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第一節 系統保護黃河文化遺產
第二節 深入傳承黃河文化基因
第三節 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第四節 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
第十三章 補齊民生短板和弱項
第一節 提高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
第二節 加快教育醫療事業發展
第三節 增強基本民生保障能力
第四節 提升特殊類型地區發展能力
第十四章 加快改革開放步伐
第一節 完善黃河流域管理體系
第二節 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第三節 加大市場化改革力度
第四節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第五節 健全區域間開放合作機制
第十五章 推進規劃實施
第一節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第二節 強化法治保障
第三節 增強國土空間治理能力
第四節 完善規劃政策體系
第五節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
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賀蘭山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呈“幾”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長河。黃河流域西接昆侖、北抵陰山、南倚秦嶺、東臨渤海,橫跨東中西部,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規劃范圍為黃河干支流流經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21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為保持重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關聯性,在謀劃實施生態、經濟、文化等領域舉措時,根據實際情況可延伸兼顧聯系緊密的區域。